浏览量:0

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110080435.8 

申 请 日:20110331 

发 明 人:蒋绍阶梁建军向平田胜海臧守华王滔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30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10914 

公 开 号:CN102179073A 

代 理 人:康海燕 

代理机构: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摘  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包括絮凝区、沉淀区、污泥浓缩区、活性泥渣回流系统、进出水系统以及排泥系统等。其主体结构以两层同心圆筒为主,内筒以内为絮凝区,内筒与外筒之间为沉淀区,底部为污泥浓缩区。絮凝区分为四段扇形絮凝区,进水管与第一扇形絮凝区连接,水流依次流经四段扇形絮凝区,最后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清水上升进入集水渠收集排出,泥渣则依靠自身重力进入底部污泥浓缩室进行浓缩,经过浓缩后的活性泥渣具有较高的浓度,利用外部污泥泵输送泥渣回流到第一扇形絮凝区中与原水混合絮凝,充分发挥其活性,对水进行澄清,同时,其回流量可方便、精确的通过污泥泵配置及活性泥渣回流管上的阀门进行调节。??全部 

主 权 项: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采用圆筒池体结构,在圆筒池体(4)内由内筒(3)分隔成中间的絮凝区(2)和外层的沉淀区(21),所述絮凝区(2)、沉淀区(21)的顶部均敞开,之下为污泥浓缩室(10);所述絮凝区(2)被径向分隔成四个相同的扇形絮凝区,每个扇形絮凝区中都沿深度方向设置多层小孔孔板(26);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扇形絮凝区(17、18、19)的底部封闭,第四扇形絮凝区(20)的底部敞开,与沉淀区(21)和污泥浓缩室(10)连通;所述第一扇形絮凝区(17)上端与第二扇形絮凝区(18)上端连通,第二扇形絮凝区(18)下端与第三扇形絮凝区(19)下端连通,第三扇形絮凝区(19)上端与第四扇形絮凝区(20)上端连通;所述沉淀区(21)上部的外围设置有集水渠(8),在沉淀区(21)中部设置有斜板/管;所述第一扇形絮凝区(17)的底部与进水管(1)连通,进水管(1)上装有离心泵(22)、管道静态混合器(23)、流量计(25),管道静态混合器(23)上留有加药管(24);所述集水渠(8)与出水管(9)连通;所述污泥浓缩室(10)的底部接有活性泥渣回流管(15),活性泥渣回流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及污泥泵(16),活性泥渣回流管(15)的另一端接入第一扇形絮凝区(17)底部;所述污泥浓缩室(10)底部还设置有污泥斗(11),污泥斗(11)底部接泥斗排泥管(13),每条管上均设有控制阀;第一、三扇形絮凝区(17、19)底部也设有排泥管(12)。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公开 

IPC专利分类号:B01D21/08(2006.01)I;B01D21/24(2006.0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