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外观设计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811255488.7
申 请 日:20181026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90108
公 开 号:CN109162750A
代 理 人:王翔
代理机构: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横向通风的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烟气控制方法,其通过烟气探测装置探测火情以及将火情信息和位置编码上传至中央计算机,中央计算机根据火源位置和隧道坡度信息控制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横向通风系统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同时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主 权 项:1.基于横向通风的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烟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行车方向,将所述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划分为若干防烟分区;划定两个相邻的防烟分区的交界区域;定义来车方向为上游,车行方向为下游。在所述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顶部安装若干沿着沿行车方向排列的烟气探测装置(8);这些烟气探测装置(8)组成烟气探测系统,并向中央计算机传递信号;两个相邻的防烟分区的交界区域内,至少具有一个烟气探测装置(8);每一个防烟分区的非交界区域内,亦至少具有一个烟气探测装置(8);每一个防烟分区交界区域的顶部安装挡烟垂壁(9);所述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顶部布置横向通风系统的若干排烟口(6);所述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底部布置横向通风系统的若干送风口(7);所述中央计算机控制排烟口(6)和送风口(7)的工作状态;发生火灾前,由中央计算机和烟气探测装置(8)处于监测状态;排烟口(6)和送风口(7)处于关闭状态;针对无坡度的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即中央计算机判定坡度为0,发生火灾时,烟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步骤1〕~4〕;1〕所述烟气探测系统中的烟气探测装置(8)探测到火源(10)产生的烟气,并向中央计算机传递探测到烟气的探测装置(8)的位置编码;2〕所述中央计算机对收到的位置编码进行分析判断,位置编码对应的烟气探测装置(8)位于防烟分区的非交界区域,则执行步骤3〕,位置编码对应的烟气探测装置(8)位于两个防烟分区的交界区域,则执行步骤4〕;3〕与位置编码对应的防烟分区为火灾区段;与火灾区段紧邻的上、下游两个防烟分区的横向通风系统采取送风模式;特殊情况下,若火灾区段紧邻隧道进口,则没有上游防烟分区,若火灾区段紧邻隧道出口,则没有下游防烟分区;火灾区段的横向通风系统采取排烟模式;4〕与位置编码对应的两个交界的防烟分区均为火灾区段;与火灾区段紧邻的上、下游两个防烟分区的横向通风系统采取送风模式。特殊情况下,若火灾区段紧邻隧道进口,则没有上游防烟分区,若火灾区段紧邻隧道出口,则没有下游防烟分区;火灾区段的横向通风系统采取排烟模式;针对上坡的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即中央计算机判定坡度不为0,下游比上游位置高,发生火灾时,烟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步骤1S〕~4S〕;1S〕所述烟气探测系统中的烟气探测装置(8)探测到火源(10)产生的烟气,并向中央计算机传递探测到烟气的探测装置(8)的位置编码;2S〕所述中央计算机对收到的位置编码进行分析判断,位置编码对应的烟气探测装置(8)位于防烟分区的非交界区域,则执行步骤3S〕,位置编码对应的烟气探测装置(8)位于两个防烟分区的交界区域,则执行步骤4S〕;3S〕与位置编码对应的防烟分区为火灾区段;火灾区段下游的两个相邻的防烟分区的横向通风系统采取送风模式;特殊情况下,若火灾区段紧邻隧道出口,则只有一个下游防烟分区,或者没有下游防烟分区;火灾区段的横向通风系统采取排烟模式;4S〕与位置编码对应的两个交界的防烟分区分别记为上游火灾区段、下游火灾区段;上游火灾区段采用排烟模式;下游火灾区段采用排烟送风模式;下游火灾区段下游的一个防烟分区采用送风模式。特殊情况下,若火灾区段紧邻隧道出口,则没有下游防烟分区。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
IPC专利分类号:E21F1/00;E21F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