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基于地灾风险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310473930.4 

申 请 日:20131012 

发 明 人:陈红军孙斌王桂林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70125 

公 开 号:CN103605879B 

代 理 人:王翔 

代理机构: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摘  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获得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程度的方法,为山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数据。即公开一种基于地灾风险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是根据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的理论,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德尔菲法以及现场统计调查等方法,分析计算计算影响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的因素权重以及指标的隶属度,进而根据计算得出各级影响指标与适宜性评价级别的关系。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动态的基于地灾风险的适宜性评价,不仅提供在选址时的技术方案优选,而且能够避免村镇建设用地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地质灾害的破坏而导致生命财产损失。 

主 权 项:一种基于地灾风险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一处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条件(100)进行实地勘测;所述地形地貌条件(100)的勘测指标包括:场地坡度(101)、场地坡向(102)和场地地貌类型(103);1.1)所述场地坡度(101)采用度数表示法,其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0°,5°),中度适宜为[5°,15°),适宜性差为[15°,55°),适宜性极差为大于或等于55°;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场地坡度(101)为x1,结合上述场地坡度(101)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场地坡度(101)适宜性隶属度:(u1x1,u2x1,u3x1,u4x1);1.2)所述场地坡向(102)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南、东南或西南,中度适宜――东或西,适宜性差――西北或东北,适宜性极差――北;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场地坡向(102),结合上述场地坡向(102)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场地坡向(102)适宜性隶属度:(u1x2,u2x2,u3x2,u4x2);1.3)所述场地地貌类型(103)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浅丘、平原,中度适宜――中丘,适宜性差――深丘,适宜性极差――低山以上级别山地;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貌类型(103),结合上述地貌类型(103)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貌类型(103)适宜性隶属度:(u1x3,u2x3,u3x3,u4x3);计算:即得到考虑地形地貌条件(100)对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时,适宜性隶属度为:(u1x,u2x,u3x,u4x);若max(u1x,u2x,u3x,u4x)=u1x则从地形地貌条件(1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高度适宜;若max(u1x,u2x,u3x,u4x)=u2x则从地形地貌条件(1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中度适宜;若max(u1x,u2x,u3x,u4x)=u3x则从地形地貌条件(1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若max(u1x,u2x,u3x,u4x)=u4x则从地形地貌条件(1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极差;对一处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质条件(200)进行实地勘测;所述地质条件(200)的勘测指标包括:断层情况(201)、基岩强度(202)、边坡坡度(203)、结构面内摩擦角(204)、结构面粘聚力(205)、沟谷切割程度(206)、岩石风化程度(207)、边坡岩土体物质组成(208)和岩体胶结程度(208);2.1)所述断层情况(201)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周围1000m内无断层,或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与休眠断层之间的距离<1000m但>500m,中度适宜――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与休眠断层之间的距离<500m,适宜性差――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与活跃断层之间的距离<1000m但>500m,适宜性极差――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与活跃断层之间的距离<500m;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断层情况(201),结合上述断层情况(201)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断层情况(201)适宜性隶属度:(u1y1,u2y1,u3y1,u4y1);2.2)所述基岩强度(202)为y2,单位为KPa,其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强,即y2>500,中度适宜――中等,即250<y2≤500,适宜性差――弱,即100<y2≤250,适宜性极差――非常弱,即y2≤100;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基岩强度(202),结合上述基岩强度(202)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基岩强度(202)适宜性隶属度:(u1y2,u2y2,u3y2,u4y2);2.3)所述边坡坡度(203)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0°,25°),中度适宜为[25°,35°),适宜性差为[35°,45°),适宜性极差为大于或等于45°;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最大的边坡坡度(203)为y3,结合上述边坡坡度(203)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边坡坡度(203)适宜性隶属度:(u1y3,u2y3,u3y3,u4y3);2.4)所述结构面内摩擦角(204)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大于或等于35°,中度适宜为[27°,35°),适宜性差为[18°,27°),适宜性极差为[0°,18°);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结构面内摩擦角(204)为y4,结合上述结构面内摩擦角(204)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结构面内摩擦角(204)适宜性隶属度:(u1y4,u2y4,u3y4,u4y4);2.5)所述结构面粘聚力(205)单位为MPa,其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大于或等于0.13,中度适宜为[0.09,0.13),适宜性差为[0.05,0.09),适宜性极差为[0,0.05);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结构面粘聚力(205)为y5,结合上述结构面粘聚力(205)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结构面粘聚力(205)适宜性隶属度:(u1y5,u2y5,u3y5,u4y5);2.6)所述沟谷切割程度(206)单位为m,其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0,50),中度适宜为[50,100),适宜性差为[100,500),适宜性极差为大于或等于500;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沟谷切割程度(206)为y6,结合上述沟谷切割程度(206)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沟谷切割程度(206)适宜性隶属度:(u1y6,u2y6,u3y6,u4y6);2.7)所述岩石风化程度(207)采用百分比表示法,其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0,10%),中度适宜为[10%,20%),适宜性差为[20%,30%),适宜性极差为大于或等于30%;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岩石风化程度(207)为y7%,结合上述岩石风化程度(207)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岩石风化程度(207)适宜性隶属度:(u1y7,u2y7,u3y7,u4y7);2.8)所述边坡岩土体物质组成(208)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表层由厚粘性土覆盖,中度适宜――较厚的粘性土,适宜性差――碎石和零星粘性土,适宜性极差――块石、土体直接堆积;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边坡岩土体物质组成(208),结合上述边坡岩土体物质组成(208)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岩土体物质组成(208)适宜性隶属度:(u1y8,u2y8,u3y8,u4y8);2.9)所述岩体胶结程度(209)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密实,中度适宜――中密,适宜性差――稍密,适宜性极差――松散;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岩体胶结程度(209),结合上述岩体胶结程度(209)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岩体胶结程度(209)适宜性隶属度:(u1y9,u2y9,u3y9,u4y9);计算:即得到考虑地质条件(200)对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时,适宜性隶属度:(u1y,u2y,u3y,u4y);若max(u1y,u2y,u3y,u4y)=u1y则从地质条件(2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高度适宜;若max(u?1y,u2y,u3y,u4y)=u2y则从地质条件(2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中度适宜;若max(u1y,u2y,u3y,u4y)=u3y则从地质条件(2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若max(u1y,u2y,u3y,u4y)=u4y则从地质条件(200)考察,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极差;对一处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水文条件(300)进行实地勘测;所述水文条件(300)的勘测指标包括:地下水渗流(301)、地表水冲刷(302)、年平均降雨量(303)和排水措施(304);3.1)所述地下水渗流(301)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干燥或湿润,中度适宜――潮湿或滴水,适宜性差――线流状出水,适宜性极差――涌水或流动;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下水渗流(301)的情况,结合上述地下水渗流(301)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下水渗流(301)适宜性隶属度:(u1z1,u2z1,u3z1,u4z1);3.2)所述地表水冲刷(302)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微,中度适宜――弱,适宜性差――较强,适宜性极差――强;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表水冲刷(302),结合上述地表水冲刷(302)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表水冲刷(302)适宜性隶属度:(u1z2,u2z2,u3z2,u4z2);3.3)所述年平均降雨量(303)单位为mm,其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0,200),中度适宜为[200,250),适宜性差为[250,350),适宜性极差为大于或等于350;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年平均降雨量(303)为z3,结合上述年平均降雨量(303)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年平均降雨量(303)适宜性隶属度:(u1z3,u2z3,u3z3,u4z3);3.4)所述排水措施(304)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有完善的自我排水系统,中度适宜――有简单的排水系统,适宜性差――仅有几条排水明沟,适宜性极差――无排水措施;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排水措施(304),结合上述排水措施(304)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排水措施(304)适宜性隶属度:(u1z4,u2z4,u3z4,u4z4);计算:即得到考虑排水措施(304)对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时,适宜性隶属度:(u1z,u2z,u3z,u4z);若max(u1z,u2z,u3z,u4z)=u1z,则从排水措施(304)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高度适宜;若max(u1z,u2z,u3z,u4z)=u2z,则从排水措施(304)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中度适宜;若max(u1z,u2z,u3z,u4z)=u3z,则从排水措施(304)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若max(u1z,u2z,u3z,u4z)=u4z,则从排水措施(304)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极差;对一处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生态环境条件(400)进行实地勘测;所述生态环境条件(400)的勘测指标包括:植被类型(401)、植被覆盖率(402)、地震烈度(403)、土地使用类型(404)和人类工程活动(405);4.1)所述植被类型(401)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草树混合且草居多,中度适宜――草树混合且树居多,即草地面积小于林地面积,适宜性差――树,适宜性极差――无植被覆盖;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植被类型(401),结合上述植被类型(401)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植被类型(401)适宜性隶属度:(u1k1,u2k1,u3k1,u4k1);4.2)所述植被覆盖率(402)采用百分比表示法,其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大于或等于20%,中度适宜为[15%,20%),适宜性差为[5%,15%),适宜性极差为[0,5%);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植被覆盖率(402)为k2%,结合上述植被覆盖率(402)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植被覆盖率(402)适宜性隶属度:(u1k2,u2k2,u3k2,u4k2);4.3)所述地震烈度(403)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为[0,4°),中度适宜为[4°,6°),适宜性差为[6°,8°),适宜性极差为大于或等于8°;通过勘测,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震烈度(403)为k3°,结合上述地震烈度(403)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地震烈度(403)适宜性隶属度:(u1k3,u2k3,u3k3,u4k3);4.4)所述土地使用现状类型(404)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建设用地,中度适宜――农业用地,适宜性差――采矿用地,适宜性极差――其他;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现状类型(404),结合上述土地使用类型(404)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现状类型(404)适宜性隶属度:(u1k4,u2k4,u3k4,u4k4);4.5)所述人类工程活动(405)的适宜性分级规则为:高度适宜――无或弱,中度适宜――较弱,适宜性差――较强烈,适宜性极差――强烈;通过勘测,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人类工程活动(405),结合上述人类工程活动(405)适宜性分级规则,根据隶属度函数确定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人类工程活动(405)适宜性隶属度:(u1k5,u2k5,u3k5,u4k5);计算:即得到考虑生态环境条件(400)对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时,适宜性隶属度:(u1k,u2k,u3k,u4k);若max(u1k,u2k,u3k,u4k)=u1k,则从生态环境条件(400)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高度适宜;若max(u1k,u2k,u3k,u4k)=u2k,则从生态环境条件(400)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中度适宜;若max(u?1k,u2k,u3k,u4k)=u3k,则从生态环境条件(400)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若max(u1k,u?2k,u3k,u4k)=u4k,则从生态环境条件(400)考察时,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极差;计算:即得到考虑地形地貌条件(100)、地质条件(200)、水文条件(300)和生态环境条件(400)对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时,适宜性隶属度:(usyx1,usyx2,usyx3,usyx4);若max(usyx1,usyx2,usyx3,usyx4)=usyx1则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高度适宜,max(usyx1,usyx2,usyx3,usyx4)=usyx2则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中度适宜,max(usyx1,usyx2,usyx3,usyx4)=usyx3则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差,max(usyx1,usyx2,usyx3,usyx4)=usyx4则所述待评价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性极差。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公开 

IPC专利分类号:G06F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