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一种电磁法勘查的发送接收一体化方法及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010114534.9 

申 请 日:20100226 

发 明 人:付志红张淮清陈文斌苏向丰王勇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20725 

公 开 号:CN101776770B 

代 理 人:孙荣川 

代理机构: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摘  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法勘查的发送接收一体化的方法与装置。该发明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勘探、地下军事目标探测和无损检测等领域。该发明技术方案其方法是:在发送线圈(3)内部设置内接收线圈(1),在发送线圈(3)外部设置外接收线圈(2),使在一次场作用下,通过内接收线圈(1)和外接收线圈(2)的磁通等值异号,一次场感应电压互相抵消,仅输出二次场信号;其装置包括发送机(4)、发送线圈(3)、内接收线圈(1)、外接收线圈(2)、信号调理电路(5)和接收机(6),内接收线圈(1)与外接收线圈(2)连接,线圈(1)与线圈(2)再与信号调理电路(5)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消除了一次场影响,减小了信号动态范围,扩大了小线框同点装置实用性,实现了发送接收线圈的一体化。 

主 权 项:一种电法勘查的发送接收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顺序步骤进行:(1)、首先,发送接收一体化系统包括3个线圈,1个发送线圈,2个接收线圈;将内接收线圈1置于发送线圈3内部,外接收线圈2置于发送线圈3外部;(2)、然后,按内接收线圈1逆时针绕制方式,确定内接收线圈1的起点与终点,按外接收线圈2逆时针绕制方式,确定外接收线圈2的起点与终点;将内接收线圈1的终点与外接收线圈2的起点连接,或将内接收线圈1的起点与外接收线圈2的终点连接;以下按照内接收线圈1的终点与外接收线圈2的起点连接的方式进行叙述;(3)、发送线圈3电流I(T)参考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设定内接收线圈1的一次场磁感应强度的参考方向为由纸向外,外接收线圈2的一次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由纸向里;计算在发送线圈3通以电流I(T)时,通过内接收线圈1的一次场磁通ψ内1其中:N3:发送线圈3的总匝数,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N1:内接收线圈1的总匝数,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K:发送线圈3的求和变量,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I:内接收线圈1的求和变量,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μ0:真空磁导率,μ0=4π×10-7H/M,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I(T):发送线圈3通过的电流,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θKI:内接收线圈1第I匝线圈平面与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法向方向的夹角;L3K: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的路径,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上的线元矢量,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内接收线圈1第I匝线圈平面某点与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线元矢量之间的相对位置矢量;R内KI:内接收线圈1第I匝线圈平面某点与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线元矢量之间的相对位置矢量的模;S内I:内接收线圈1第I匝线圈的平面范围;内接收线圈1第I匝线圈的平面面元矢量;(4)、计算在发送线圈3通以电流I(T)时,通过外接收线圈2的一次场磁通ψ外1其中:N2:外接收线圈2的总匝数,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J:外接收线圈2的求和变量,以下公式中出现的该符号其词意相同;φKJ:外接收线圈2第J匝线圈平面与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法向方向的夹角;外接收线圈2第J匝线圈平面某点与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线元矢量之间的相对位置矢量;R外J:外接收线圈2第J匝线圈平面某点与发送线圈3第K匝线圈线元矢量之间的相对位置矢量的模;S外J:外接收线圈2第J匝线圈的平面范围;外接收线圈2第J匝线圈的平面面元矢量;(5)、通过调节内接收线圈1和外接收线圈2的大小、匝数与相对位置,使ψ内1=-ψ外1(6)、计算在二次场作用下,通过内接收线圈1的磁通ψ内2与通过外接收线圈2的磁通ψ外2其中:B(T):二次场磁感应强度;S1I:内接收线圈1第I匝线圈的面积;αI:内接收线圈1第I匝线圈法向方向与二次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夹角;S2J:外接收线圈2第J匝线圈的面积;βJ:外接收线圈2第J匝线圈法向方向与二次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夹角;应用小回线装置进行探测,同一时刻,认为通过接收线圈的二次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7)、以外接收线圈2的终点为参考端,以下计算以此为标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内接收线圈1起点与终点间的感应电压UAB(T)其中:UAB1(T):内接收线圈1起点与终点间的一次场感应电压;UAB2(T):内接收线圈1起点与终点间的二次场感应电压;(8)、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外接收线圈2起点与终点间的感应电压UDC(T)其中:UDC1(T):外接收线圈2起点与终点间的一次场感应电压;UDC2(T):外接收线圈2起点与终点间的二次场感应电压;(9)、根据内接收线圈1和外接收线圈2的连接方式,内接收线圈1起点与终点间的一次场感应电压与外接收线圈2起点与终点间的一次场感应电压方向相反,内接收线圈1起点与终点间的二次场感应电压与外接收线圈2起点与终点间的二次场感应电压方向相同;计算内接收线圈1起点与外接收线圈2终点间的感应电压U(T)根据方法步骤(4)中ψ外1=-ψ内1得:FSA00000045159800011.TIF,FSA00000045159800021.TIF,FSA00000045159800022.TIF,FSA00000045159800023.TIF,FSA00000045159800024.TIF,FSA00000045159800025.TIF,FSA00000045159800026.TIF,FSA00000045159800027.TIF,FSA00000045159800028.TIF,FSA00000045159800031.TIF,FSA00000045159800032.TIF,FSA00000045159800033.TIF,FSA00000045159800034.TIF,FSA00000045159800041.TIF,FSA00000045159800042.TIF,FSA00000045159800043.TIF,FSA00000045159800044.TIF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生效 

IPC专利分类号:G01V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