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110025256.4
申 请 日:20110124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10810
公 开 号:CN102146578A
代 理 人:郭吉安
代理机构: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摘 要:一种在Cr、Ni元素含量高的合金钢上制备磷化膜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中高温锰系磷化技术,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磷化过程中,采用4~6mA/cm3的电流密度,把前处理过的样品作为阳极且石墨电极作为阴极实施阳极极化得到磷化膜,或者是把前处理过的样品作为阴极且石墨电极作为阳极实施阴极极化得到磷化膜。采用本发明方法在Cr、Ni元素含量高的合金钢基体上得到的磷化膜比不加电场磷化速度更快、得到的磷化膜结构更致密,更细小均匀,耐蚀性能更好;处理过程基体损失小,沉淀较少,工艺更环保。
主 权 项:一种在CR、NI元素含量高的合金钢上制备磷化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用常规方法对合金钢进行表面清洗,去油;2)酸洗:将去油后的样品水洗后,放入50~100G/L的磷酸溶液中酸洗20~30S;3)表调:将酸洗后的样品水洗后放入表调液中表调20~40S,表调液的化学成分为磷酸锰0.8~2G/L,碳酸钠0.8~2G/L;4)加电场磷化:将表调后的样品按实验装置要求,放入磷化液中磷化15~20分钟,磷化温度为90~100℃,磷化液的化学成分为酸式磷酸锰65~95G/L,硝酸镍3~5G/L,酒石酸1~3G/L,总酸为90~130点,酸比(总酸∶游离酸)为5.5~7.0,FE2+为0.5~1.0G/L,FE2+是通过将30质量份的铁粉溶解在130质量份的磷酸中获得;5)将磷化后的样品经水洗后吹干,即得到耐腐蚀性能较好的磷化膜。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生效
IPC专利分类号:C25D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