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110200839.6
申 请 日:20110718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30515
公 开 号:CN102230512B
代 理 人:张先芸
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变刚度高转矩汽车双质量飞轮,包括启动齿圈、初级飞轮、次级飞轮、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和减振弹簧;次级飞轮在各面的中部形成凸起的弧形过渡曲面II;初级飞轮的内壁圆周上设有突块,相邻突块之间的内壁中部形成凸起的弧形过渡曲面I;初级飞轮与次级飞轮之间形成减振器容置腔;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均可滑动的设在减振器容置腔内,减振弹簧设在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使用该飞轮可获得了随扭转角增加而转矩特性非线性增大的连续变刚度的良好特性和结合摩擦特性,降低和吸收扭转振动对变速箱的冲击;在满足相同最大转矩的条件下,不仅在小扭转角时更具有柔性,同时其减振弹簧承受的载荷更小。
主 权 项:一种连续变刚度高转矩汽车双质量飞轮,包括启动齿圈(1)、初级飞轮(2)、次级飞轮(3)和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第一弹簧座(4)、第二弹簧座(5)和减振弹簧(6);所述次级飞轮(3)的外壁为正N边形结构,在外壁的各个面的中部形成向外凸起、且对弹簧座起限位作用的弧形过渡曲面II(9);所述初级飞轮(2)的内壁圆周上均布有N个突块(7),相邻两个突块(7)之间的初级飞轮(2)内壁的中部形成向外凸起、且对弹簧座起限位作用的弧形过渡曲面I(8);所述初级飞轮(2)与次级飞轮(3)之间、且在相邻两个突块(7)之间形成减振器容置腔(10);所述第一弹簧座(4)可滑动的设在减振器容置腔(10)内、且位于减振器容置腔(10)一侧的突块与弧形过渡曲面I(8)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座(5)可滑动的设在减振器容置腔(10)内、且位于弧形过渡曲面I(8)与减振器容置腔(10)另一侧的突块之间;所述弧形过渡曲面I(8)与弧形过渡曲面II(9)在径向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一弹簧座(4)和第二弹簧座(5)的横向尺寸;所述减振弹簧(6)一端压在第一弹簧座(4)上,另一端压在第二弹簧座(5)上。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生效
IPC专利分类号:F16F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