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610954721.5
申 请 日:20161103
发 明 人:杨溥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80511
公 开 号:CN108018991A
代 理 人:王翔
代理机构: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摘 要:发明提供一种自复位粘弹性消能钢梁。该自复位粘弹性消能钢梁中,工字钢梁通过梁端连接垫板、粘弹性消能体和自复位系统与框架柱连接。既具有稳定的复位性能和承载能力,同时兼具良好的耗能能力的自复位粘弹性消能钢梁结构。通过梁上下翼缘端部的节点设计,始终保持框架柱间距不变,并将框架对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反应集中在内外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移上,有效避免了自复位框架通过节点耗能带来的变形扩展问题。复位系统有效控制结构的残余变形。特别适用于对受力性能和复位效果要求较高的大跨度钢框架结构体系。
主 权 项:一种自复位粘弹性消能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钢梁(1)、梁端连接垫板(2)和粘弹性消能体(3);所述工字钢梁(1)通过梁端连接垫板(2)、粘弹性消能体(3)和自复位系统(5)与所述框架柱(4)连接;所述梁端连接垫板(2)的一侧与框架柱(4)通过高强螺栓(203)连接,另一侧焊接有连接件Ⅰ(202)和连接件Ⅱ(204);所述粘弹性消能体(3)包括两块焊接在梁端连接垫板(2)上的抗剪连接板(301);所述抗剪连接板(301)的内侧附着粘弹性材料(302);所述抗剪连接板(301)上,开有若干长槽孔(3011);所述工字钢梁(1)具有坡口Ⅰ(104)和坡口Ⅱ(105);所述坡口Ⅰ(104)是切除端部下翼缘及端部腹板靠近下翼缘的部分所形成;所述坡口Ⅱ(105)是切除端部上翼缘及端部腹板靠近上翼缘的部分所形成;所述坡口Ⅱ(105)处焊接有连接件Ⅲ(206);所述工字钢梁(1)的上翼缘通过连接件Ⅲ(206)铰接在连接件Ⅰ(202)上;所述工字钢梁(1)的腹板(102)插入两块抗剪连接板(301)之间的缝隙中;所述工字钢梁(1)的腹板(102)上具有若干螺栓孔(1021);所述若干抗剪螺栓(303)穿过两块抗剪连接板(301)上的长槽孔(3011)和腹板上的螺栓孔(1021);抗剪螺栓(303)的一头旋入螺母(3031);所述螺母(3031)未拧紧;所述复位系统(5)包括预应力钢绞线(501)、内套管(502)、外套管(503)、锚固板(504)、连接板(505)和锚具(506);所述外套管(503)焊接在工字钢梁(1)的下翼缘(103)的下方;所述内套管(502)的穿入外套管(503)中;所述外套管(503)短于内套管(502)。所述内套管(502)两端设置有锚固板(504);所述锚固板(504)的直径不小于外套管(503)截面外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01)设置于内套管(502)内,每根预应力钢绞线(501)两端穿过锚固板(504)的锚固孔(5042)并通过锚具(506)与锚固板(504)连接;所述锚固板(504)上设有与连接板(505)形状相匹配的通孔(5041);所述连接板(505)一端与内套管(502)焊接,另一端穿过锚固板(504)上的通孔(5041)并且位于锚固板(504)外部;所述连接板(505)位于锚固板(504)外部的一端与连接件Ⅱ(204)通过销子(201)铰接。
关 键 词:自复位;粘弹性;消能;钢梁;框架柱;钢框架结构体系;残余变形;承载能力;复位系统;复位效果;复位性能;钢梁结构;工字钢梁;耗能能力;荷载作用;节点设计;连接垫板;内外套管;受力性能;位移反应;相对位移;翼缘端部;有效控制;大跨度;消能体;耗能;梁端;变形
法律状态:公开
IPC专利分类号:E04C3/04(2006.01)I,E04C3/08(2006.01)I,E04B1/98(2006.01)I,E04H9/02(2006.0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