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110032485.9
申 请 日:20110130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20523
公 开 号:CN102081876B
代 理 人:郭云
代理机构: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件式采区巷道布置模型,由采区上部车场模型、中上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中下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以及采区下部车场模型由上到下依次倾斜连接,在采区上部车场模型、中上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中下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以及采区下部车场模型两端连接煤层平巷模拟管、大巷模拟管、各采煤工作面模拟管和各煤层开切眼模拟管等组件即可实现对本发明的组装。本发明能够通过让学生按照所学专业知识,自己设计、组装模型,使学生真正突破二维平面表现手法的局限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够读懂矿图、理解实际矿井采区巷道布置情况,同时也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主 权 项:一种组件式采区巷道布置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采区上部车场模型、中上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中下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以及采区下部车场模型,并将所述采区上部车场模型、中上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中下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以及采区下部车场模型由上到下依次倾斜连接;所述采区上部车场模型包括回风大巷模拟管(1)、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和区段回风石门模拟管(4),其中所述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和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并排设置,在该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和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上端固定所述回风大巷模拟管(1),在靠近所述回风大巷模拟管(1)的所述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上设置有绞车房模拟块(7),所述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和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之间设置所述区段回风石门模拟管(4),所述区段回风石门模拟管(4)一端分叉分别与所述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和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固定,该区段回风石门模拟管(4)中部以及另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5)和第一K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6);所述中上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包括中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8)、中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9)、中上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10)和中上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11),其中所述中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8)和中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9)并排设置,所述中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8)和中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9)之间设有采区变电所模拟管(12),在该中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8)和中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9)的同一侧分别与所述中上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10)和中上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11)的一个端部固定,所述中上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11)中部以及另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13)和第一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14),所述中上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10)中部以及另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二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15)和第二K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16),在所述第一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13)和第二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15)之间设有第一联络巷模拟管(17),在所述第一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14)和第二K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16)之间设有第二联络巷模拟管(18),在所述中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9)和中上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10)之间设有第一区段溜煤眼模拟管(19);所述中下部采区中部车场模型包括中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0)、中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21)、中下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22)和中下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23),其中所述中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0)和中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21)并排设置,在该中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0)和中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21)的同一侧分别与所述中下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22)和中下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23)的一个端部固定,所述中下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23)中部以及另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二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24)和第二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25),所述中下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22)中部以及另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三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26)和第三K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27),在所述第二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24)和第三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26)之间设有第三联络巷模拟管(28),在所述第二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24)和第三K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27)之间设有第四联络巷模拟管(29),在所述中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20)和中下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22)之间设有第二区段溜煤眼模拟管(30);所述下部车场模型包括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31)、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2)和采区石门模拟管(33),其中所述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31)和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2)并排设置,该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31)和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2)分别经采区下部车场绕道模拟管(48)和通风人行斜巷模拟管(34)与所述采区石门模拟管(33)连接,在所述采区石门模拟管(33)一端设有运输大巷模拟管(49),该运输大巷模拟管(49)与所述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2)经采区煤仓模拟管(35)连接,所述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31)和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2)之间设有上仓斜巷模拟管(36),该上仓斜巷模拟管(36)一端与所述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6)连接,该上仓斜巷模拟管(36)另一端和所述采区石门模拟管(33)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下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37)和下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38),在所述上仓斜巷模拟管(36)下端和下部区段轨道石门模拟管(38)外端设有同一第三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39),在所述下部区段运输石门模拟管(37)外端设有第三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40);所述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和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下端分别与所述中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8)和中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9)上端连接,所述中上部轨道上山模拟管(8)和中上部运输上山模拟管(9)下端分别与所述中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0)和中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21)上端连接,所述中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20)和中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21)下端分别与所述下部轨道上山模拟管(31)和下部运输上山模拟管(32)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5)和第一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13)两端均固定有同一第一K2煤层开切眼模拟管(41),在所述第一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6)和第一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14)两端均固定有同一第一K1煤层采煤工作面模拟管(42),在所述第二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15)和第二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24)两端均固定有同一第二K2煤层开切眼模拟管(43),在所述第二K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16)和第二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25)两端均固定有同一第二K1煤层采煤工作面模拟管(44),在所述第三K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26)和第三K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39)两端均固定有同一第三K2煤层开切眼模拟管(45),在所述第三K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模拟管(27)和第三K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模拟管(40)两端均固定有同一第三K1煤层采煤工作面模拟管(46)。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生效
IPC专利分类号:G09B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