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710070402.2
申 请 日:20170209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公 开 日:20170613
公 开 号:CN106838889A
代 理 人:郭吉安
代理机构: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内循环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涉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循环灰热交换技术,设备主要结构包括:炉膛8、内循环灰换热器1、旋风分离器10、内循环灰引入室3、内循环灰回料室2、换热室4、热交换器7和回料通道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内循环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在锅炉内模块化布置内循环灰换热器1、灵活布置内循环灰换热器1中的受热面以及控制内循环灰换热器1内部各个室的流化风有效地组织炉内高温内循环灰定向流动等方式,满足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时具备将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加热到700℃的能力,以及不同负荷下保证锅炉炉膛床温处于最佳的低污染燃烧温度范围等要求。
主 权 项:一种带内循环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8)、回料通道(9)、旋风分离器(10)、内循环灰换热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8)密相区上部有折弯段,折弯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70°,在折弯段上开设有内循环灰入口(1#3),内循环灰回料口(8#1)和外循环灰回料口(8#2)下沿距炉膛(8)底部布风板为400~600mm,由一个至八个内循环灰换热器(1)采用模块化结构布置在炉膛(8)底部炉墙,内循环灰换热器(1)的竖直外壁面和倾斜顶面采用膜式水冷壁管弯制并敷设耐火浇注料而形成,进入内循环灰换热器(1)的高温内循环灰通过内循环热灰出口(1#1)或内循环冷灰出口(1#2)进入回料通道(9),再经过内循环灰回料口(8#1)回到炉膛(8)的密相区,内循环灰换热器(1)内部布置各种汽水受热面管束;所述内循环灰换热器(1)内部被内循环灰隔板(5)和换热室隔板(6)分为内循环灰回料室(2)、内循环灰引入室(3)和换热室(4),内循环灰通过内循环灰入口(1#3)进入内循环灰引入室(3),内循环灰引入室(3)底部和内循环灰回料室(2)相通,内循环灰引入室(3)通过换热室隔板(6)底部的换热室进灰口(6#1)和换热室(4)相通,换热室(4)内布置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用作过热器、再热器、蒸发受热面或省煤器受热面;所述换热室(4)的布风板使用在其底部的等压风室(11)单独供风,内循环灰回料室(2)和内循环灰引入室(3)使用底部的高压风母管(12)单风帽供风,即每个风帽单独对应一根带有一个浮子流量计的高压风子管(14),高压风子管(14)上设置有压缩空气接口管(13)。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
IPC专利分类号:F23C10/00;F23C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