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语 言:中文
申 请 号:CN201610368836.6
申 请 日:20160523
发 明 人:靳晓光郭金成李亚勇冯源生罗维张浩凌郭志强杨清亭杨强
申 请 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道174号重庆大学A区
公 开 日:20160803
公 开 号:CN105822310A
代 理 人:
代理机构:
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低风险车站隧道开挖方法,根据车站确定主施工通道和辅助施工通道的位置,将车站开挖支护分为4步,即:主施工通道和车站交接段转换、车站上导洞的开挖支护、辅助施工通道和车站交接段转换、车站的开挖支护步序。本发明通过调整主施工通道与车站的位置关系,调整车站施工步序以及改变辅助施工通道与车站交接段的转换方法,有效降低了车站隧道开挖的施工难度和风险,减少了临时支撑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以及缩短了工期。
主 权 项:一种快速低风险车站隧道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施工通道和车站隧道的转换施工、辅助施工通道和车站隧道的转换施工以及车站隧道的开挖支护方法,所述主施工通道和车站隧道的转换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在主施工通道与车站隧道外边线接口位置开始设立门形钢拱架,并保持主施工通道宽度不变,顶部提升至与车站隧道拱顶平齐;(2)按扩大后的主施工通道断面平行开挖至车站隧道拱顶位置,随后主施工通道继续掘进,宽度依然不变,顶部沿车站隧道拱形轮廓线变化,直至主施工通道与车站隧道另一侧轮廓线交接部位,整个转换段均以门形钢拱架进行初期支护,并在车站隧道拱顶位置连立三榀门形钢拱架;(3)转换段初期支护施做完成后,沿车站隧道拱形轮廓线在主施工通道两侧分别架立一榀拱形钢拱架;(4)按车站左上导洞的轮廓线破除主施工通道两侧的门形钢拱架竖向钢支撑,并按左上导洞的断面尺寸向车站隧道纵向两个方向开挖,及时施作左上导洞初期支护、左上导洞临时中隔墙支护和左上导洞临时型钢支撑,使左上导洞支护结构封闭成环;(5)右上导洞施工方法与左上导洞一致,其掌子面滞后左上导洞为20m,开挖后及时施作右上导洞初期支护、右上导洞临时中隔墙支护和右上导洞临时型钢支撑,使右上导洞支护结构封闭成环;所述辅助施工通道和车站隧道的转换施工包括以下步骤:(a)辅助施工通道与车站隧道转换段范围为辅助施工通道中线两侧各5m范围所对应的车站隧道断面,右上导洞开挖支护完成后,解除转换段范围车站核心土上部,并施作核心土上部拱顶初期支护;(b)依次开挖中台阶拉槽、右中台阶,至此,辅助施工通道与车站隧道贯通,及时施作此转换范围内的右中台阶初期支护;(c)依次开挖左中台阶、下台阶拉槽、右下台阶和左下台阶,并做好相应的初期支护、、和,即完成辅助通道和车站转换;所述车站隧道的开挖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沿车站隧道纵向两个方向进行车站隧道施工,先开挖左中导洞,其掌子面进尺10m后,开挖右中导洞;(B)开挖后及时施作车站相应的侧墙初期支护、,临时中隔墙支护、和临时型钢支撑、;(C)待右中导洞的掌子面进尺10m后,开挖车站核心土上部,并施作核心土上部拱顶初期支护和核心土上部临时型钢支撑;(D)依次开挖左下导洞、右下导洞和核心土中部;并紧跟开挖掌子面施作相应的侧墙初期支护、,临时中隔墙支护、和临时型钢支撑,同时保证核心土上部掌子面和左下导洞的掌子面、左下导洞和右下导洞的掌子面以及右下导洞和核心土中部的掌子面的距离均为10m,核心土中部掌子面进尺5m后,开挖核心土下部并及时施作车站仰拱;(E)拆除该断面内的临时支护,施工车站拱顶、侧墙的二次衬砌,随着各个掌子面的推进,逐渐完成整个车站的开挖支护,为加快施工进度,通过主、辅施工通道配合进行渣土外运。
关 键 词:
法律状态:公开
IPC专利分类号:E21D9/00(2006.01)I;E21D11/00(2006.01)I;E21D11/18(2006.01)I